# 读《活着》有感:原来人生还能有这样的活法

刚合上蔡澜先生的《活过》,指尖还留着纸页间透出的烟火气——这哪是一本随笔集,分明是他把几十年的日子拆开揉碎,拌着港味的风、美食的香,给读者递来的一份“生活说明书”。

书里最让我挪不开眼的,是那些带着香港烟火气的细节:或许是茶餐厅里一杯热奶茶的温度,或许是和张国荣、梅艳芳等明星共事时的细碎日常——没有刻意的追捧或猎奇,蔡澜先生只是用平实的文字,把当年香港娱乐圈的鲜活、市井生活的热闹娓娓道来,像陪着读者走了一趟90年代的香港街头,既见得到大世面,又摸得到小日子的温度。

更难得的是他字里行间的“年轻劲儿”:没有长辈的说教感,反而像个乐于尝鲜的小伙子——书中提到他跟着时代变化调整生活节奏,早年爱四处寻访美食,后来也学着玩微博、和网友互动,甚至会因为发现一款新零食而开心半天。他从不说“要坚守什么”,反而信奉“日子要跟着时代转”,这种不固执、不僵化的生活态度,比任何人生大道理都更打动人。就像他在书里写的,“人生的意义,在于吃吃喝喝”,不是敷衍,是把每个当下的趣味都攥在手里的通透。

读完这本书,我对“好好生活”有了新的理解:不是非要定下多么宏大的目标,而是像蔡澜先生一样,既能在顺境里享受生活的多彩,也能在时代变化中保持好奇,把“发财致富”的追求,变成“把日子过有滋有味”的动力。

真心推荐给每个觉得生活有点“闷”的朋友,读它就像和一位有趣的老友聊天,轻松又治愈。

最后想和大家聊聊:你们读《活过》时,最难忘的是书里的香港故事、美食描写,还是蔡澜先生那股“随时尝鲜”的生活劲儿?如果你们也有类似让人“想好好过日子”的书,一定要在评论区分享呀~

发表评论